给学生一片创意表达的天空

政策法规 2025年1月16日 

    在清华附中学生会的公众号上,推出过学生们写的一百零三句话,让邹明老师印象深刻,摘录几句如下:
  一、附中的鸟儿能从A座前的玉兰树一直打架到C座。
  二、高三学生中午13:00—13:30会强制午休,但在这之前拿上学习资料去A419(高三语文办公室正下方的教室),可以获得一中午的极致采光和静好岁月。
  三、和大家一起拉上窗帘关灯睡觉也很舒服哟!
  四、他们不会知道,我在清华附中站下车的,骄傲。
  在邹明看来,“整整一百零三句话,不是文章,但在这里生活过的每一个人都会在读到这些句子的时候,因为文字而心动。相对于那些被人教授的技法来说,这些句子因为说出了自我而获得了神奇的力量,虽然不是作文的模样,却有了‘写作’的神韵”。
  这些富有创意的写作被收录在“文学常青藤”丛书,共11册,分别取自北京市第四中学、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成都市第七中学、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11所学校,是一套中学生“独抒性灵”的文学作品集。书中不仅有学生们对多彩校园生活的描写,还有他们发挥想象力写作的散文、小说、诗歌、科幻作品等,展现了当代青年蓬勃的生命力以及中学生在文学创作领域的多种可能性。
  1月9日,“文学常青藤”丛书新书推介会在2025北京图书订货会现场举行。花山文艺出版社社长郝建国与该丛书主编吴欣歆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教师汪文龙、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教师汤莉一起,就文学的意义、中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等话题进行对谈。
  郝建国认为:“文学具有启迪心灵、德育无痕、润物无声的效果。这套书用文学的标准考量中学生的创作,挖掘孩子们潜在的文学天赋,希望它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文学陪伴学生成长,滋养学生心灵。”
  “当代青年什么样?他们在读鲁迅、郁达夫,他们在经典阅读中思考——我是谁,我如何跟这个世界相处。”吴欣歆说,这些源自对文字本能热爱的孩子,突破了文体本身的束缚,用稚嫩、真诚、敢于开拓的文字,向我们呈现了文学的新面貌。
  那些动人的写作在这里蓬勃生长
  在“文学常青藤”丛书中,教师的叙述和学生的作品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学校的写作课教学现状、文学社团活动、学生文学创作情况——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一直坚持让校园有文学,即有文学的活动,有文学的传承,有文学的系统。比如每年举办“超尘作文奖”大赛,学校自己命题,让学生自由写作。每年还有诗歌节、戏剧节、小说创意大赛等,各种文学样式百花齐放。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是“全国中学生校园诗会”的发起校之一,在每年的诗会上,学生的诗歌创作、诗歌朗诵活动蓬勃开展;在海淀区作家协会的指导下,成立了清华附中小作家协会,以校刊《云栈》为核心,培养了一批热爱文学写作的学生;此外,还开设了“文学写作”选修课,每年开展戏剧节、微电影节比赛,在团队排演实践中,剧本佳作频出。
  成都市第七中学的朝花文学社创立于1980年,成员们遍览校园精粹之作,悉心校勘评判,编订校刊《朝花》,以散文的自由灵魂、诗词的典雅韵美、小说的惊心动魂,滋润同学们的心灵,用对阅读与写作的热情点亮了学校的角角落落。成都是中国科幻文学的大本营,2000年,成都七中科协的《未来梦》创刊。如今,《未来梦》已经从一本纯粹的科普杂志,进化为了一本以科普、科技、科幻为主,校园生活为辅的校园杂志,并实现了全部彩印。
  “文化是一所学校的软实力。”汪文龙认为,“文学常青藤”丛书聚焦学生的创意表达,能够激发学生“我要写”的创作热情,从而为考场作文“要我写”提供源头活水。希望这套书在校园里播撒文学的种子,培根铸魂,让青年一代通过文学创作,壮大民族的软实力。
  让学生一直葆有创作的激情
  回忆出版历程,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教师邱晓云在“文学常青藤”丛书之《探微创意的蹊径》后记中写道,因为当时是线上教学时期,所以作品征集令是在班级微信群里发布的。这种方式缺乏现场的感染力和互动性,总给人冷冰冰的疏离感,老师不知道面对这样一条通知,学生会怎么看待。很快,学生的作品经由自己的语文老师一篇篇、一批批涌向编委老师,有的学生甚至一个人就交了十几篇,投稿热情前所未有,激动人心!“这本书的出版,点燃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弥补了考场作文之外其他类型优秀作文的缺憾。”
  事后,教研组老师有了一些反思:
  我们真正做到细致呵护学生的天分和激情了吗?我们在自由创作方面给到学生专业的引领和指导了吗?我们留足了时间和精力给这些创意作品有力有情的回应了吗?我们是不是太多次只是展示了天才作者的惊才绝艳之作,而没有给予广大的爱写者足够的关注?我们是不是太多次只在班内、年级内、校内展示了一些佳作,而没有给创作者更广阔的舞台和锻炼的机会?
  还有,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还在经常创作吗?我们还会突发奇想,如饥似渴地写作一篇波澜起伏、荡气回肠的小说吗?我们还会敏感多情、如痴如醉地写一首意象鲜明、言近旨远的小令吗?我们还会拍案而起,满腔义气地写一篇针砭时弊、激浊扬清的杂文吗?退一步说,我们还会撸起袖子和学生一起,写一篇千把字的下水文或水文周记吗?
  “如果作为老师的我们放下了笔,又如何去激发学生拿起笔呢?”邱晓云坦言,如何激发孩子,对语文老师来说并不难,难的是帮助孩子保温,让孩子一直葆有创作的激情,让孩子一直葆有对生命和生活的爱恋!邱老师建议,学生给自己一块写作自留地。“不是为了引得行者驻足欣赏、讶然惊叹,而是为了丰盈自己的岁月,充实自己的人生,让自己长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写作的内核是面对真实的自己
  谈到策划初衷,吴欣歆认为,目前有些作文虽然文采斐然,但是思想苍白肤浅。语文教育工作者要做的就是唤醒文学教育,唤醒学生的文学体验。希望“文学常青藤”丛书在文学阅读和文学写作的基础上,给处于人生重要阶段的青少年带来深切的、浸润心灵的文学体验,让他们获得更好的精神发育和思想发育。“对于成长中的学生来说,写作除了具有学习功能、交际功能、研究功能外,还有重要的心理建设功能。写作的内核是面对真实的自己,面对真实的情感体验,用文字表达的时间是学生认真面对自己的时间,如果能够自由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就能够很大程度上实现心理重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设置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设置了“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对学生使用书面语、发展创造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在吴欣歆看来,所有的写作对学生而言都是创作表达,都需要借助生活经历、语言经验、知识积累、思维能力,把想法变成实际存在的文字,即便是严苛的学术写作,也能够体现出学生的个性特点。“文学常青藤”丛书中,学生的创作和教师的指导,体现出落实课程文件要求的原则和策略。这些学校的师生不仅重视创意表达,而且极为重视语言运用的规范,他们将写作的个性和语言的规则融合在一起,为同龄人的创作做出了良好的示范。
  对于中学生的创意表达,吴欣歆建议,一是放松写作体裁限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看到的社会生活,表达真实的情感体验。二是拓展写作内容边界,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发现写作的内容,探索写作的价值。三是重构写作指导模式,建立师生协作的创作团队,形成完善的创作流程。
  巴金曾说:“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写作是一件“以我手写我心”的愉悦之事,如果你还没有行动,不妨试一试。
《中国教育报》2025年01月15日 第09版 版名:读书周刊
作者:本报记者 却咏梅

摘自: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 上条报道:挺身而出,她用专业技能守护生命
  • 下条报道:非遗之花在美育浸润中绽放

  •  



    中国青少年信息化教育发展中心
    地址(add):北京东城区胜古中路一号院3号楼 邮编(P.C.):100029
    E-mail:citmc@vip.163.com